問題詳情

8. 李科羅是一位天主教傳教士,1655年前往廈門傳教,並得到當地統治者「國姓爺」的關照;他也為國姓爺父子擔任使者,出使菲律賓。但1663年李科羅結束使者任務返回廈門時,卻遭當地的新統治者逮捕;他擔心被送往北京,因此在洪水氾濫期間,趁亂逃亡,最後輾轉逃到臺灣。李科羅逃亡的原因,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日本與荷蘭互相合作
(B)荷蘭與西班牙互相敵對
(C)鄭氏政權與英國互相合作
(D)清帝國與鄭氏政權互相敵對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829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黃昱叡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關鍵字:天主教傳教士、1655年、廈門、統治者「國姓爺」-鄭成功、1663年、新統治者(A) 日本與荷蘭互相合作:雖然日本和荷蘭都有各自的海外貿易活動,但他們沒有建立直接的合作關係。(B) 荷蘭與西班牙互相敵對: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開始進行對台灣的殖民活動,並在1624年至1662年期間在台灣建立了荷蘭統治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支部」,對台灣北部進行統治。而西班牙在1626年至1642年期間在台灣南部的鄭成功等地建立了殖民據點。然而,題目中提到的李科羅是在1655年前往廈門傳教,並在1663年逃亡至臺灣,這個時間點位於鄭氏政權統治台灣的期間。因此,選項 (B) 荷蘭與西班牙互相敵對與題目描述的事件時間不符,是錯誤的。(C)  鄭氏政權與英國互相合作:英國和鄭氏政權沒有直接的合作關係。(D) 清帝國與鄭氏政權互相敵對:清朝在1644年推翻明朝建立了新的中國政權,與鄭氏政權形成對立關係,題目中提到的李科羅在1663年回到廈門後被新統治者逮捕,這個新統治者可能是清朝派遣的官員,這也是李科羅為了避免被清朝抓捕而逃亡至臺灣的原因。 

【用戶】傻傻外星人(112新北普通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1655 年,清朝入主中原不久,明朝遺臣在南方延續政權,其中國姓爺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抗清根據地。從題幹敘述可知,李科羅與鄭成功的關係良好,而隨著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之後棄守廈門,並於 1661 年轉往臺灣建立新的抗清據點;因此 1663 年李科羅回到廈門時,當地「新統治者」已為清帝國,故與鄭成功友好的李科羅擔心遭到逮捕,而趁亂逃往臺灣。 

【用戶】黃昱叡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關鍵字:天主教傳教士、1655年、廈門、統治者「國姓爺」-鄭成功、1663年、新統治者(A) 日本與荷蘭互相合作:雖然日本和荷蘭都有各自的海外貿易活動,但他們沒有建立直接的合作關係。(B) 荷蘭與西班牙互相敵對: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開始進行對台灣的殖民活動,並在1624年至1662年期間在台灣建立了荷蘭統治下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支部」,對台灣北部進行統治。而西班牙在1626年至1642年期間在台灣南部的鄭成功等地建立了殖民據點。然而,題目中提到的李科羅是在1655年前往廈門傳教,並在1663年逃亡至臺灣,這個時間點位於鄭氏政權統治台灣的期間。因此,選項 (B) 荷蘭與西班牙互相敵對與題目描述的事件時間不符,是錯誤的。(C)  鄭氏政權與英國互相合作:英國和鄭氏政權沒有直接的合作關係。(D) 清帝國與鄭氏政權互相敵對:清朝在1644年推翻明朝建立了新的中國政權,與鄭氏政權形成對立關係,題目中提到的李科羅在1663年回到廈門後被新統治者逮捕,這個新統治者可能是清朝派遣的官員,這也是李科羅為了避免被清朝抓捕而逃亡至臺灣的原因。 

【用戶】傻傻外星人(112新北普通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1655 年,清朝入主中原不久,明朝遺臣在南方延續政權,其中國姓爺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抗清根據地。從題幹敘述可知,李科羅與鄭成功的關係良好,而隨著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之後棄守廈門,並於 1661 年轉往臺灣建立新的抗清據點;因此 1663 年李科羅回到廈門時,當地「新統治者」已為清帝國,故與鄭成功友好的李科羅擔心遭到逮捕,而趁亂逃往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