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先秦諸子召開一場學術座談會,依據下列(甲)(乙)(丙)三人的發言,推斷依序為何人:甲、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 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 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乙、夫帝王之德,以天地為宗,以道德為主,以無為為常。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 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貴夫無為也。丙、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 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 其生色也,晬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A)老子/孟子/孔子
(B)韓非子/莊子/孟子
(C)荀子/莊子/韓非子
(D)孟子/老子/孔子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47445
統計:A(4),B(75),C(1),D(43),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韻如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甲 善用寓言,不是韓非子就是孟子→AC刪掉乙 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老子的無為,強調自然無為。自然,沒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道生化萬物,萬物皆按其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長,無持無待,不存在強加的任何因素,從而保證了自然界的和諧。  莊子的無為,思想主要關注在生命上,以修身為主旨丙 定為儒家思想,孔孟差異:  孔子-理想博大而精深、切實而崇高,重視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等大論題。 孟子-著眼現實的政治議題,極欲解決君民當急之務,談攸關仁君仁政的王霸之分、義利之辨,關心百姓生計。

【用戶】衝一發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甲、出自韓非子.五蠹乙、出自莊子.外篇.天道第十三丙、出自孟子.盡心章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