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閱讀下列文章,「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文中歸結尋幽訪勝的成功條件有三,下列選項所言何者不在其中?
(A)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B)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C)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D)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77947
統計:A(22),B(152),C(43),D(15),E(0)

用户評論

【用戶】月島雯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D)君子之志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立志於大道,如果不一點一滴去積累知識,培養美德,使文采表現出來,就不能通達。

【用戶】月島雯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的。 (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 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 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 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收穫。

【用戶】Sheng Chun Wu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此語出自〈荀子‧勸學〉翻譯

【用戶】Sunny Lin

【年級】小五下

【評論內容】B C 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