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作文(12%)請橫式書寫  孟子曾說:「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標舉了知識分子在窮達之際的理想作為,但面臨生命的重要轉折,每個人的作法會因其性格、際遇與修養而有所不同。所以,無論是不為五斗米折腰、守拙歸園田的陶潛,或是曠達自適、無處而不自得的蘇軾,都為後世立下了不同的典範,而他們的任事態度與生命情懷,也都反應在其作品中。以上二人,你最欣賞哪一位對於出處進退的態度及其作品?為什麼?試結合其生命情懷與作品加以說明,文不必分段,以三百字為度。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19355
統計:A(10),B(13),C(2),D(1),E(0)

用户評論

【用戶】Summer Liao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原埜=原野D前者形容山勢高峻/後者形容水流湍急不算同義詞(除非它要問的是自然天險) 

【用戶】李米妮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原本答案為D,修改為B

【用戶】帽帽-107新北上岸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亭午】【夜分】【巘】【埜】【峻峭】【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