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 ⑵我國政事型基金及業權型基金之衡量焦點分別為何?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89673
統計:A(2638),B(30),C(568),D(58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台灣意識

用户評論

【用戶】黃蔚婷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990年代,台灣人意識型態逐漸成型的時代。自主的訴求高漲,「台灣意識」逐漸淩駕「大中國意識」。多數的台灣民眾認為中華文化的臍帶固然不可輕言斲斷,但是本土的命脈更不可隨意廢絕,因為台灣的生存與延續,本身即是一項崇高的目的。1993將「生活與倫理」與「健康教育」二科合併為「道德與健康科」。1994在國民中學一年級新設「認識台灣」一科,下分歷史篇、地理篇、社會篇,以取代公民與道德、歷史、及地理三科;而國民中學二、三年級,則維持「公民與道德」之名稱。1995公布的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則亦維持原有「公民」科之名稱。「認識台灣社會篇」一科的教科書,分別從移民社會、血緣與地緣、族群的融合、多元的文化、宗教信仰、民主的進展、...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台灣是由多族群構成的社會,再加上何者的潛移默化及政治的客觀環境凝結成「台灣意識」:(A) 文化 (B) 經濟 (C) 教育 (D) 社會~解析 : 「台灣」是由「多族群」所構成的「社會」。這種「多元族群」的「現象」,加上「文化」的「潛移默化」和「政治」的「客觀環境」,凝結成「台灣意識」。如何為「多族群社會」建立一個「共存共榮」的「環境」,是當前的重要課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民主」、「法治」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讓不同族群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讓不同的社會群體相互尊重,同時建立「公平」的「社會福利制度」。「政治」要「民主」、「經濟」要「自由」、「文化」要「多元」,是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透過「共識」的「凝聚」,及不同族群、不同社會群體的彼此尊重,我們才能榮耀地說:「我們都是台灣人」。[ 第一章,吾土吾民,前言第六小節,我們都是台灣人,p. 6 ]

【用戶】(已上榜)歡迎加入本讀書會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從題目與選項找答案:由題目【潛移默化】可知【文化】與【教育】都能達到。題目另一個關鍵是【台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