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孫子兵法‧虛實篇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強調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之理。空格依序應填入:
(A) 勞 / 佚
(B) 佚 / 勞
(C) 虛 / 實
(D) 實 / 虛ˉ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625
統計:A(28),B(162),C(42),D(31),E(0)

用户評論

【用戶】Amily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大凡先於敵人到達戰場,一切準備完善以待者,爾後在作戰上就極順手(佚)了; 反之,後於敵人到達戰場,慌慌張張,須出而求戰,那就極麻煩(勞)了。故善戰的良將,老是在未戰之先,先到戰場,立於主動地位,使敵闖進我方,供我宰制;而不陷於被動地位,闖進敵方,中敵奸計。

【用戶】Godwithgigico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孫子曰: 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敵佚能勞之,飽能飢之,安能動之。孫子說,大凡先期到達戰地等待敵軍的就精力充沛、主動安逸,而後到達戰地匆忙投入戰鬥的就被動勞累。所以,善戰者調動敵人而決不為敵人所調動。能夠調動敵人使之自動前來我預想的戰地,是用利益來引誘;能使敵人不能先我來到戰場,是設置障礙、多方阻撓的結果。所以,敵人若處軍安逸,能使之疲勞;若敵人糧食充足就能使之匱乏;若敵人安然不動,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動起來。     來源:http://cutemike520.blogspot.tw/2009/08/blog-post_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