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2. 政府以《保甲冊》取代《編審冊》,改變了以前重丁輕口的作法,確立了戶口統計制度,更改變了以里甲組織控制戶籍的作法,改由保甲組織取代,戶籍管理制度由此而趨於嚴密。然而,此後戶籍調查的目的僅為治安層面的掌握人口,與以往為了賦稅依據而調查的戶籍有所不同,中國長時間的戶籍與賦役合一制度終告結束。請問上述發展出現於何時?
(A)清聖祖
(B)清世宗
(C)清高宗
(D)清仁宗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3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歐陽無敵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1691 年( 清 康 熙 30 年 ),臺灣定有 每 五 年 編 查 戶 口 一 次 之 舉。迨乾隆 時 期 , 地方保甲 組織漸 次 完 備 , 縣 署 之戶籍行政為戶 房 掌管 , 除 司 戶 口編查 外 , 亦 兼 及 財 政 收 支 、 撫 番 、 氣 象 、地政、 農政 與 家 屋 之 事 。1892 年 ( 清 光 緒 18 年 ),清廷頒採訪冊,供府縣採 訪 戶 口 。

【用戶】歐陽無敵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1691 年( 清 康 熙 30 年 ),臺灣定有 每 五 年 編 查 戶 口 一 次 之 舉。迨乾隆 時 期 , 地方保甲 組織漸 次 完 備 , 縣 署 之戶籍行政為戶 房 掌管 , 除 司 戶 口編查 外 , 亦 兼 及 財 政 收 支 、 撫 番 、 氣 象 、地政、 農政 與 家 屋 之 事 。1892 年 ( 清 光 緒 18 年 ),清廷頒採訪冊,供府縣採 訪 戶 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