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關於右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作者是董源
(B)乃「青綠山水」的代表作品
(C)乃唐朝所作
(D)現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3904
統計:A(1062),B(65),C(254),D(56),E(0)

用户評論

【用戶】勝勝勝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書畫,有時後真的很容攪混-_-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董源(?-約962年),源一作元,字叔達,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亦作江南人,又稱董北苑。最擅長山水,其水墨及著色輕淡者,不為奇峭之筆,山石用麻皮皴,作峰巒出沒,雲霧顯晦,溪橋漁浦,洲渚掩映的江南景色,評者以為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其著色濃重者,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宛然李思訓風格。董源的水墨山水畫,影響甚大,巨然加以發展,並稱「董巨」,後又與李成、范寬並稱「北宋三家」,是為「宋三家」,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存世作品有《瀟湘》、《夏山》、《夏景山口待渡》、《半幅溪山行旅》及《龍宿郊眠》等圖。董源兼工牛、虎、龍、水。《圖畫見聞志》上說他畫牛虎,有「肉肌豐混,毛毳輕浮...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 李思訓﹝Li Si Xun﹞﹝651 ~ 716﹞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他們被稱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擅長用「青綠山水」畫殿閣樓台。「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和《明皇幸蜀圖...

【用戶】勝勝勝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書畫,有時後真的很容攪混-_-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董源(?-約962年),源一作元,字叔達,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亦作江南人,又稱董北苑。最擅長山水,其水墨及著色輕淡者,不為奇峭之筆,山石用麻皮皴,作峰巒出沒,雲霧顯晦,溪橋漁浦,洲渚掩映的江南景色,評者以為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其著色濃重者,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宛然李思訓風格。董源的水墨山水畫,影響甚大,巨然加以發展,並稱「董巨」,後又與李成、范寬並稱「北宋三家」,是為「宋三家」,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存世作品有《瀟湘》、《夏山》、《夏景山口待渡》、《半幅溪山行旅》及《龍宿郊眠》等圖。董源兼工牛、虎、龍、水。《圖畫見聞志》上說他畫牛虎,有「肉肌豐混,毛毳輕浮...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 李思訓﹝Li Si Xun﹞﹝651 ~ 716﹞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他們被稱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擅長用「青綠山水」畫殿閣樓台。「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和《明皇幸蜀圖...

【用戶】勝勝勝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書畫,有時後真的很容攪混-_-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董源(?-約962年),源一作元,字叔達,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亦作江南人,又稱董北苑。最擅長山水,其水墨及著色輕淡者,不為奇峭之筆,山石用麻皮皴,作峰巒出沒,雲霧顯晦,溪橋漁浦,洲渚掩映的江南景色,評者以為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其著色濃重者,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宛然李思訓風格。董源的水墨山水畫,影響甚大,巨然加以發展,並稱「董巨」,後又與李成、范寬並稱「北宋三家」,是為「宋三家」,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存世作品有《瀟湘》、《夏山》、《夏景山口待渡》、《半幅溪山行旅》及《龍宿郊眠》等圖。董源兼工牛、虎、龍、水。《圖畫見聞志》上說他畫牛虎,有「肉肌豐混,毛毳輕浮...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 李思訓﹝Li Si Xun﹞﹝651 ~ 716﹞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他們被稱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擅長用「青綠山水」畫殿閣樓台。「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和《明皇幸蜀圖...

【用戶】勝勝勝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中國書畫,有時後真的很容攪混-_-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董源(?-約962年),源一作元,字叔達,五代南唐著名畫家,江南鍾陵(今江西進賢)人,亦作江南人,又稱董北苑。最擅長山水,其水墨及著色輕淡者,不為奇峭之筆,山石用麻皮皴,作峰巒出沒,雲霧顯晦,溪橋漁浦,洲渚掩映的江南景色,評者以為平淡天真,唐無此品;其著色濃重者,山石皴紋甚少,景物富麗,宛然李思訓風格。董源的水墨山水畫,影響甚大,巨然加以發展,並稱「董巨」,後又與李成、范寬並稱「北宋三家」,是為「宋三家」,為五代北宋間南方山水畫的主要流派。存世作品有《瀟湘》、《夏山》、《夏景山口待渡》、《半幅溪山行旅》及《龍宿郊眠》等圖。董源兼工牛、虎、龍、水。《圖畫見聞志》上說他畫牛虎,有「肉肌豐混,毛毳輕浮...

【用戶】劉子寧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 李思訓﹝Li Si Xun﹞﹝651 ~ 716﹞  唐代的山水畫繼隋代之後,更為蓬勃發展,趨於成熟,並且形成風格不同的兩大流派。一是以初唐的武將李思訓、李昭道父子為代表的「青綠山水」;一是以盛唐文臣王維為代表的「水墨山水」。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禪宗南北之分來譬喻李思訓和王維,稱李氏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將王維視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在中國繪畫史上他們被稱為為大、小李將軍。他們擅長用「青綠山水」畫殿閣樓台。「青綠山水」以勾勒為法,用筆細密,顏色以石青、石綠為主;有時為了突出重點,勾以金粉,使畫面產生金碧輝煌的裝飾效果,亮麗壯觀,工整細緻。台北故宮博物院現藏有李昭道的《春山行旅圖》和《明皇幸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