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題組 12% (每題 2 分)
在台灣若要觀察野生動物的行為,唯一的原生靈長類——台灣獼猴便是最佳的選擇。
        動物雖然不會講話,但只要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獼猴有許多行為模式反應在肢體語言上。台灣獼猴在遇到危險時會通風報信、互相照應。群聚動物之中,台灣獼猴的群聚生活結構,是最具有特殊性的。母系的社會階級制度,讓牠們有不同的位階排序。牠們的族群,多由具有血緣關係的雌猴,及獲得雌猴認可的雄猴所組成,社會結構十分重視身分位階,擔任核心雄猴(Alpha Male)或核心雌猴(Alpha Female)的個體,享有覓食和交配的優先權,同時肩負保衛猴群、調解紛爭和看護幼猴等重責大任。
        若你能在發現猴群之餘,仔細觀察牠們之間的互動,就可以容易地從獼猴的社會關係發現存在於這個族群各種的特別行為:「敵意行為」、「友善行為」與「臣服行為」。猴群日常在尋找食物之餘,彼此互相理毛是一種社交行為,理毛除了可以直接去除體外寄生蟲,同時還能減少緊張衝突、鞏固友好關係;此外,獼猴之間也常會用跨騎姿勢表現友善。當然,群體生活若產生衝突,牠們除了會出現追逐、直接抓咬攻擊對方等行為之外,那些具有優勢的獼猴,還會逼近地位比自己低的獼猴,於是後者只能被迫離開原來的位置,這也是一種屬於敵意的「替位行為」。當然為了避免衝突發生,弱勢獼猴常會露出滑稽的鬼臉以表示臣服。所以當發現獼猴會迴避你的眼神,並露出牙齒的時候,那就是他在展現臣服行為的時候。         無論是友善行為、敵意行為或臣服行為,這些都可以反應出猴群日常的互動,而且當獼猴與人類相遇,同樣也可能展現類似的行為。因此,能看懂猴群的社會關係與行為,就能夠避免不必要的人猴衝突。提醒大家在野外如果和台灣獼猴偶遇時,記得要保持 5 到 10 公尺的安全距離、不要任意靠近拍照或嚐試觸摸、避免露出食物,如此便可杜絕獼猴有機可乘,才是對人類與動物最好的安排,並且能夠更加認識台灣獼猴。                                                                                                                       (改寫自網路新聞與郭熊撰文)
【題組】22 關於上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台灣獼猴是本島原生靈長類中最具社會階級制度的一種
(B)當人類在山林裡遇到台灣獼猴時,最好不要餵食牠們
(C)猴群在遇到危險時會互相通風報信彼此照應
(D)避免激怒猴群而遭到攻擊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安全距離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