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貳、【複選題】41.二次大戰戰後台灣美術發展歷史中,曾因政治局勢之變化出現「二二八美術」,以下敘述中哪些選項正確?
(A)洪瑞麟為當時重要代表畫家之一
(B)朱鳴岡、黃榮燦曾以「版畫」記載二二八事件之目擊情景
(C)廖德政在〈清秋〉一圖中透露其受難家族之心情
(D)主題以二二八事件及反映白色恐怖陰影為主

參考答案

答案:B,C,D
難度:適中0.666667
統計:A(0),B(36),C(29),D(36),E(0)

用户評論

【用戶】Mr.Flower (10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洪瑞麟的礦工畫,常以簡練、流暢又粗獷的筆觸來勾畫線條,因而礦坑內獨特的情景、礦工們一張張飽經風霜的臉孔、黝黑緊繃的肌肉,就在畫家的彩筆下鮮活起來。由於他的畫中會自然散發出一股強烈的情感,往往不自覺就打動了每一位觀賞者,洪瑞麟的作品深深充滿了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愫,同時,也傳達出他對勞苦小民及老年人的由衷關懷。洪瑞麟除了畫礦工之外,也畫過原住民,裸女與風景。

【用戶】Mr.Flower (10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摯愛的父親在二二八事件中受難,悲憤的廖德政毅然辭去師範教職,他不想再和官方有任何瓜葛。從此身為長兄的廖德政,得扛起整個家,他在同學介紹下到開南商工任教。長輩再三告誡他:「從此要做個沒有聲音的人!」他只好寄語於繪畫,藉由畫圖思念父親,表達難言苦悶的悲情。獲省展第一名的《清秋》,便是這時的作品,取名靈感來自同鄉呂赫若的同名小說。廖德政一直到解嚴之後,才說出這幅畫的創作暗喻。高高的竹籬笆裡,豢養三隻公雞無奈地仰望灰濛濛的天空。畫裡昂首的公雞就是廖德政自己的投射,他說:「我心中多麼希望這隻公雞有一天能衝出藩籬,自由地走出去。」這是廖德政對自由最深的企盼。他也常以觀音山為題材,從觀音山眺望父親遇害的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