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14-15題。 子思見老萊子,老萊子聞穆公將相子思,老萊子曰:「若子事君,將何以為乎?」子思曰:「順吾性情,以道輔之,無死亡焉。」老萊子曰:「不可順子之性也,子性剛而傲不肖,又且無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故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聽,則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聽,則亦不能事君,所謂無死亡也。」老萊子曰:「子不見夫齒乎?雖堅剛,卒盡相摩;舌柔順,終以不弊。」子思曰:「吾不能為舌,故不能事君。」(《孔叢子‧抗志》)
【題組】14. 關於子思「不能事君」的原因,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不能順己性情
(B)不願愚忠枉死
(C)無法為民喉舌
(D)難以道行言聽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31884
統計:A(45),B(98),C(149),D(53),E(0)

用户評論

【用戶】Fu Mei Hsiao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為民喉舌」比喻代替人民說話,表達意見。文中老萊子言:「舌柔順,終以不弊」、子思曰:「吾不能為舌」,兩處之「舌」皆是指柔順的處事方式,並非為民喉舌之意。語譯:子思拜訪老萊子,老萊子聽說穆公將拜子思為相,老萊子說:「倘若你有機會侍奉君王,你將如何作為?」子思說:「我將順從我的性情,以正道輔佐君王,但不會為君王殉死。」老萊子說:「你不能順著你的性情,你的個性剛強,對於不賢良之人往往驕傲對待,你又不願為君犧牲,這不是作為人臣之道。」子思說:「人不賢而無能,所以他人才會驕傲對待。我侍奉君王,所主張的正道被實行,言論被聽從,我何須死亡?倘若正道不被實行,言論不被聽從,那麼,我也不能侍奉君王了,便是我所說...

【用戶】熊狀圓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舌柔順,終以不弊」-弊:破,壞。道家認為舌軟易存,齒硬易折。比喻為人、說話柔順,才能避免禍患。

【用戶】考砸了準備重新開始的迷路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14. 關於子思「不能事君」的原因,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不能順己性情 子思欲順己性,老萊子認為子思不該順其性,因為順性則亡,所以老萊子認為子思不能事君的原因之一應有「順其性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