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3) -(-x+2y-4)=  3  。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43307
統計:A(2),B(45),C(2),D(69),E(0)

用户評論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下列政策方案決策途徑中,理性程度低於混合掃描決策途徑,但又不是理性程度最低的是: (A) 政治性決策途徑(B) 漸進決策途徑(C) 滿意決策途徑(D) 垃圾桶決策途徑 ~解析 :一、「決策研究途徑」主要乃指涉的是「個人」、「團體」、「機關組織」為了「達成」某項「特定」的「目標」,以「現有時間」、「資源」來「採取行動取向」的「研究途徑」:(一)「決策」簡單的說「做決定」。「決策研究途徑」依據「理性」的「程度」,即依「資料」是否「充分蒐集」,其「決策者」能否「客觀分析處理資訊」並作「客觀決定」的「程度」。(二)「決策」的「理性程度」由「低」至「高」,依序為:政治性決策→漸進決策→垃圾桶決策→綜合掃描決策→滿意決策→廣...

【用戶】龜龜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精修 (一) :一、「政治性決策途徑」(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 :(一) 為納那亞南 ( Narayanan ) 與費黑 ( Fahey ) 所倡,認為任何一位政策「決策者」與「參與者」,對「決策」只有「部分」的「影響力」。(二)「最終」的「決策結果」乃是「參與者互動行為」下的「產物」,只有取得「權力基礎」並「運用權力」來「影響政策結果」,以「實現自己」的「利益」或「意見」。(三) 一般「政治人物」所「慣用」的「途徑」,鑑於「政府機關」大多數的「政策方案」或「計畫」是由「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學術上」居於「優勢地位者」把持的「互動關係」所「制定」出來的,因為他們擁有「錢權地位」的「絕對影響力」,形成另一種...

【用戶】fuji7463_108初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D)垃圾桶決策途徑從垃圾桶決策( 有提到問題們 , 參與者們 , 決定的時機 , 這多數個的專業名詞 , ) 就可以知道說垃圾桶決策是經濟學理性計算的理論(途徑就是理論) , 它雖然有說政府人員做出一個決策是混亂的 , 可是這個混亂是在理性經濟學計算之情況下的混亂 , 不是指一般平常人認知的非理性的人跟人之間之間利益糾葛的政治性決策的混亂 o例如以前的故事 , 李登輝,宋楚瑜,郝柏村 , 林洋港, 他們4個人都想當總總決定台灣內內外外大大小小的政策 , 他們之間的利益糾葛也是很混亂 , 但是他們4個人的混亂是政治性理論(理論即途徑)的混亂 , 不是理性理論的混亂 , 李宋郝林四個人都是經濟學家嗎 ? 他們四個人做決定之前都要先用經濟學理性計算嗎 ? 不是 , 李宋郝林四個人不是經濟學家嗎  ! 他們四個人做決定之前都沒有先用經濟學理性計算 ! 雖然我們在行政學裡面讀到很多的經濟學理論 , 但在實際生活上 , 經濟學只是所有的理論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 還有其他非經濟學的更多東西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