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伯恩斯坦(B. Bernstein)以哪兩個概念來分析教育知識(課程、教學與評量)?
(A)中心與邊陲
(B)分類與架構
(C)基模與發展
(D)建構與解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25183
統計:A(640),B(2966),C(137),D(347),E(0)

用户評論

【用戶】終於考上了!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柏恩斯坦提出了「類別」與「框架」,類別(分類)是指課程知識相互間的界限是否明確,即課程內容是相分離與否;框架(架構)是指課程的傳遞是完全由教師強制授予學生或由學生自主,即學生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的自由度。由此將課程大致分為二類:(一)聚斂型(the collection type)-「類別」程度高,課程內容間界限壁壘分明,彼此不相逾越,教師以任教某一專門科目自居;「框架」程度高,教師教學採較正式的教學方法,以傳授專精知識為目的,學生獨立而視知識為私產,是教師中心之教學型態。(二)統合型(the integrated type)-「類別」程度低,課程內容間(各科)關係密切,界限不甚明確,任課教師需具備廣博的知識基礎方能勝任;「框架」程度低,教師教學採取較非正式的教學方法,以啟發學生知識為目的,學生合作學習,學生自主性提昇,較偏向學生中心之教學型態。

【用戶】m2212828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柏恩斯坦(B. Bernstein)在教育知識社會學將課程分類為聚集型、統整型課程。 框架 聚集型 統整型 課程內容 課程間界線嚴謹分化,獨立的學科 (教師中心) 課程間界線寬鬆,討論式活動 (學生中心) 分類原因 基於社會權力分配與社會階級的反應 對社會現狀的挑戰 社會階層 支持維持社會現狀,經由課程培養不同階段的人才 課程的統合以消除社會階級的界線 知識持有 知識像私有財產可聚集 知識是公有而非私產 學生分組 同質性分組 異質性分組 學生選擇 限定的 自由的 教師角色 獨立自主 相互依賴 評鑑方式 強調學生對事實知識的記憶的單一評鑑 著重學生對教材的了解的多樣化評鑑線上測驗: /note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