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那一位心理學家提出自我包含 "好我、壞我、非我" 三個重要部分?
(A) Karen Horney
(B) Sullian Stack Sullivan
(C) Henry Murray
(D) Mary Ainsworth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27609
統計:A(57),B(127),C(33),D(15),E(0)

用户評論

【用戶】iris91219

【年級】小二下

【評論內容】沙利文所說的“自我系統”,也是人際關係的產物,是社會性的。拿沙利文自己的話來說,自我系統“是我們在重要的他人對我們的反應中得到的所有經驗因素的集合,換言之,我們的自我是我們人格映象的集合,這種映象是從同我們打交道的人那裡得到的”。  “自我系統”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具有自我知覺和防禦功能的模式,自我系統是人格化的產物,是“涉及到人際安全的維持系統。”自我系統的開始始於焦慮。童年時期兒童經歷的各種焦慮和滿足的經驗逐漸固化為自我系統,自我系統形成後,對與自我衝突的,不利於自我的行為進行忽略和曲解,相反,對有利於自我的行為則消化吸收。  沙利文認為,嬰兒在忍受焦慮時,是被動、無能的。究其原因...

【用戶】lisa121377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蘇利文(1892~1949)出生於紐約的諾威克,一九一七年畢業於芝加哥醫學與外科學院,隨後於華盛頓盛伊莉莎白醫院服務,並跟隨當時著名的心理治療學家懷特(L.A. White)做研究。一九二三年到馬利蘭大學醫學院任教,進行精神分裂症的臨床研究,創辦〔精神病學〕(Psychiatry)雜誌,並主持心理治療人員的訓練,於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參加阿姆斯特丹舉行的世界心理衛生聯盟會議,返國途中死於法國巴黎。   蘇利文對於人格研究的貢獻是提出「人際關係理論」。他認為人際關係是塑造人格發展與適應的重要因素。在個人與社會情境的互動中,形成對自己及他人的社會知覺,這些個人主觀的知覺又會影響我們在因應人際衝突與焦慮時,表現相當穩定的行為模式,構成...

【用戶】陳麗家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海倫凱勒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