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文字,回答 23-24 題魯國之法,贖人臣妾於諸侯者,皆取金於府。子貢贖之,辭而不取金。孔子聞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之於百姓,非獨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
【題組】23. 下列與「辭而不取金」的「辭」字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 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
(B)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C) 善長明習故事,裁決如流,又嫺於「辭」命
(D) 就文學之中,又當以經術為先,「辭」采為後
(E) 今「辭」公去,當復來一別,即往五臺不歸矣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39683
統計:A(102),B(11),C(11),D(4),E(41)

用户評論

【用戶】sweetwithme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請問孔子說的意思是.? 「賜 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之於百姓,非獨適身之行也。今 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魯人不復贖人於 諸侯。」

【用戶】lai0405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完整原文:魯國之法,魯人有贖臣妾於諸侯者,皆取金於府。子貢贖人於諸侯,而還其金。孔子聞之,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於百姓,非獨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後,魯人不復贖人於諸侯。」子路拯人於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魯國多拯人於溺矣。」

【用戶】Dylan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題幹:推辭(A)推辭(B)辭別(C)言辭(D)文辭(E)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