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金屬鑄幣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均是中國主要的貨幣形式,期間經歷諸多變革,下列關於五銖錢的敘述何者正確?
(A)漢明帝時開始鑄造五銖錢。
(B)五銖錢是由朝廷委託民間鑄造。
(C)五銖錢流傳廣泛是因為鑄造的工序簡單。
(D)五銖錢一直沿用到隋朝末年,流傳長達七百多年。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容聞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歷西漢、東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西元621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A%94%E9%93%A2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D) 五銖錢一直沿用到隋朝末年,流傳長達七百多年。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歷西漢、東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西元621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用戶】容聞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歷西漢、東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西元621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A%94%E9%93%A2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D) 五銖錢一直沿用到隋朝末年,流傳長達七百多年。五銖是一種中國古銅幣,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初鑄於西漢漢武帝元狩五年(西元前118年),歷西漢、東漢、魏、晉、南齊、梁、陳、北魏和隋都有鑄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朝武德四年(西元621年)廢止。但舊五銖仍然在民間流通。五銖跨度大、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