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 「生平愛食之物,即可養身,不必再查《本草》。春秋之時並無《本草》,孔子性嗜薑,即不撤薑食,性嗜醬,即不得其醬不食,皆隨性之所好,非有考據而然。孔子於薑、醬二物,每食不離,未聞以多致疾。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此即調劑君臣之法。」(李漁《閑情偶寄.調飲啜第三》)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所謂「調劑君臣之法」,是指口腹之欲必須得到徹底的滿足
(B)養身之道與聖賢之道可相容並濟,相互參證,道即在日常生活中
(C)《本草》並非聖人所著之書,不可盡信,吾人心性即含天理,應反求諸己
(D)孔子於薑、醬二物,每食不離,在於聖人天性已具備調劑君臣之法,故能「從心所欲,不踰矩」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42023
統計:A(4),B(165),C(17),D(52),E(0)

用户評論

【用戶】linlin鐵佐事務已上榜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生平愛食之物,即可養身,不必再查《本草》。春秋之時並無《本草》,孔子性嗜薑,即不撤薑食,天生愛吃的東西,就可以養身,不必再查《本草》。春秋的時候,並沒有《本草》,孔子生性喜歡吃薑,離不開有薑的食物;性嗜醬,即不得其醬不食,皆隨性之所好,非有考據而然。孔子於薑、醬二物,每食不離,未聞以多致疾。生性喜歡醬,沒有醬就不吃飯,都是根據性情的喜好,不是經過考據才這麼做的。孔子對於薑、醬兩種東西,每次吃飯都離不開,沒聽說因為吃得多而得病。可見性好之物,多食不為祟也。但亦有調劑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此即調劑君臣之法。可見生性喜歡的東西,多吃不會有影響。但是也要有調配主次的方法,不能不知道。「肉雖然吃得多,但不能讓它超過主食。」這就是調配主次的方法。閒情偶寄

【用戶】已上榜感謝阿法院小錄事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飯不因為精致而飽食,肉類菜肴不因為烹調的細致味美就吃得很多。凡是飯因久放,味道變了,魚爛了,肉腐敗了,都不要吃。顏色變壞了不吃,味道變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過熟太爛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飯的正餐時間不吃,不照正規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調味品不適合不吃。肉不要吃太多,不要比吃青菜米飯還要多。只有飲酒沒有限制,以不喝醉、不搗亂、不鬧事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