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北方文藝復興的尼德蘭畫家「凡・艾克(Jan van Eyck, 1390-1441)」擅於將各種事物以及人物置於「真實環境的光影中」,因而作品以細膩、寫實聞名,他在【圖二】中所使用的構圖技法叫作? 


(A)大氣透視
(B)單點透視
(C)散點透視
(D)空氣透視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26601
統計:A(30),B(839),C(55),D(91),E(0)

用户評論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大氣透視法」,亦稱「空氣遠近法」,由於空氣具有密度,使物體離我們愈遠時,其輪廓也就愈模糊,色澤就愈趨於暗淡而帶藍色,如蒙娜麗莎。中國繪畫之散點透視散點透視─中國山水畫的特殊觀念:即三遠~平遠、深遠、高遠 (宋以後增列第四遠-闊遠)。一、移動視點的表現法:中國繪畫思想受到儒、釋、道的影響,重視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宇宙觀,故在畫的表現上,有別於西畫的定點透視,而採用散點透視,把各個不同角度看到的景象,組合在同一畫面,突破了空間的限制。由下往上的移動法:以范寬的谿山行旅圖為例:畫家在處理近景的大石時,已經將立足點從地平線提高到大約大石上端的位置,才能看到此情景。轉動視點法:譬如我們前往台灣...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線透視是一種把立體三維空間的形象表現在二維平面上的繪畫方法,使觀看的人對平面的畫有立體感,如同透過一個透明玻璃平面看立體的景物。透視畫法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其中幾個要素為:原線:和畫面平行的線,在畫面中仍然平行,原線和地面可以是水平、垂直或傾斜的,在畫面中和地面的相對位置不變,互相平行的原線在畫面中仍然互相平行,離畫面越遠越短,但其中各段的比例不變;變線:不與畫面平行的線都是變線,互相平行的變線在畫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個滅點集中,消失在滅點,其中各段的比例離畫面越遠越小;滅點包括四種:焦點,是作畫者和觀眾看的主要視點,與地面平行,與畫面垂直的線向焦點消失;天點,畫中近低遠高的,與地面不平行的線...

【用戶】魅影埃及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隱沒透視用物體清晰度的大小表現物體的遠近,所謂「遠山無皴,遠水無波,遠樹無枝,遠人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