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陶淵明〈飲酒〉之五說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所謂「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多言反而賈禍‚
(B)自然美景當前,保持緘默,才能聆聽天籟之音ƒ
(C)對於時光流逝的感慨,讓人有不勝欷噓之感„
(D)因為言不能盡意,且「道」的體會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61213
統計:A(36),B(424),C(218),D(165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責子》 陶淵明、飲酒詩 陶淵明

用户評論

【用戶】Chun Jen Wa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順道一提,若這種題目不會要猜的話;盡量去找那種選項有"特別解釋"的敘述,往往就是答案。

【用戶】水超人

【年級】小三上

【評論內容】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4160357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柬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具意,欲辯已枉然。 註釋:1. 結廬:築舍。 2.君:詩人自稱。 3.心遠:精神超脫世俗。 4.悠然:悠閒淡遠的樣子。5.南山:指盧山,在柴商南方。 6.山氣:山間的氣霧。 7.日夕:傍晚。8.相與還:結伴歸巢。相與,成群結伴。 9.此中有真意:內心有深刻的感受,體會到天地間和諧自然的意趣。10.忘言:心領神會,不需言語表達。--------賞析這首詩,歌頌田園生活的恬靜閒適,突出地表現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淵明詩中著名的詩篇之ㄧ。前半...

【用戶】陳宜芊

【年級】國一下

【評論內容】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這首詩寫自己心與世俗遠離,所以身在塵世,而心能感受超塵絕俗的真趣。 自己雖構屋居住人間,但沒有世俗車馬往來的喧鬧。這是因為自己的心遠離塵俗,所以即使身居鬧市,也如同在偏遠的地方一樣,不受幹擾。蘇軾說:“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這兩句是說無意中偶見南山,從南山勝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與自己隱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時分,山景尤佳,飛鳥相伴而還。萬物各順其自然,這裏有很深的奧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