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故人西辭黃鶴樓,( 2)。孤帆遠影碧山盡,(3 )。
【題組】2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18966
統計:A(72),B(37),C(46),D(359),E(0)

用户評論

【用戶】胡秀卿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翻譯: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著打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歎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 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裡,躲在房梁上。陳寔暗中發現了,就起來整頓衣服,讓子孫聚攏過來,正色訓誡他們說:“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勵。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壞的,(壞)習慣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養而形成,於是到了這樣的地步。樑上君子就是這樣的人!” 小偷大驚,從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誠懇認罪。陳寔慢慢告訴他說:“看你的長相,也不像個壞人,應該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這種行為當是由貧困所致。”結果還贈送二匹絹給小偷。從此全縣再沒有盜竊的人了。

【用戶】f0623230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陳)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歎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翻譯:陳寔在鄉間,以平和的心對待事物。百姓爭著打官司時,陳寔判決公正,告訴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後沒有埋怨的。大家感歎說:“寧願被刑罰處治,也不願被陳寔批評。” 當時年成不好,民眾沒有收成,有小偷夜間進入陳寔家裡,躲...

【用戶】綠璐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原文: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第十九》)語譯:孟氏任命陽膚做典獄官,陽膚向曾子請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不以正道治民,民心背離已久!審判案件時,如果能弄清他們犯罪的實情,就應當憐憫他們,不要因為查出真相而高興。」(B)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原文: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語譯:孔子說:「判斷爭訟的事件,我和別人一樣,可以做到公平合理的判決。但是一定要使爭訟者能反省,自己發現自己的不是處,不再有爭訟之心才好!」讓沒有冤屈情事的人,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