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閱讀下文,回答第 46-50 題:       聖王在上,而民不凍飢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爲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爲一,土地人民之衆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餘力,生穀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姦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夫腹飢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 故民可得而有也。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無擇也。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衆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爲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可以周海內而無飢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爲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飢寒至。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晁錯〈論貴粟疏〉)
【題組】46.有關上文的詞語解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國亡捐瘠者」:國家沒有願意捐錢給貧窮百姓者
(B)「游食之民」:指遊手好閒,坐享白食之人
(C)「不農則不地著」:指不務農者不應該擁有土地
(D)「其爲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把握意指有信心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93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X(A) 「國亡捐瘠者」:國家沒有願意捐...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X(A) 「國亡捐瘠者」:國家沒有願意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