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在班級經營中,教師運用學生具有高呈現頻率的行為,來提昇其僅具有低頻率的行為,並透過師生約定的方式,以促其表現出被期望的行為的策略。一般稱
(A)條件契約
(B)行為制約
(C)逐步養成
(D)消弱行為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46209
統計:A(179),B(46),C(33),D(2),E(0)

用户評論

【用戶】Wqrwr Wtrt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普利馬克原理指出,一個人應該使用高頻率行為(high-frequencybehavior)作為低頻率行為(low-frequency behavior)的 獎賞。高頻率行為是人們想要做的事情。反之,低頻率行為就是人們不想做的事。不管孩子多想要遵循他們的言詞,容許人們讓他先做高頻率行為,承諾自己稍後便會做低頻率行為,但是實際上很少是有用的。身為父母或是師長,你最後仍必須提醒、嘮叨、而且通常會讓孩子厭煩,強迫他們要遵循協議的結果,反而緊繃了彼此的關係。

【用戶】陳哲煒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有請高手!

【用戶】林雅惠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這是逐步養成的例子..... 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或改變一種行為模式,常常不是說改變就改變,而是必須藉逐步養成的訓練才能達成目標。這種原理,不管應用在小孩或大人身上,效果都一樣,因為逐步養成原理,能在無形中使人受到改變而渾然不知。   有個案例:一個自閉兒因為母親突然把家中的一個大櫃子搬走,天天大吵大鬧,母親沒辦法,只好請人在放櫃子的牆壁上,畫了個和先前一模一樣的櫃子,他才安靜下來。但客廳牆壁上畫個大櫃子實在有礙觀瞻,母親只好隔一段時間,就請人把櫃子再畫小一點。這樣經過無數次的改變,才讓孩子漸漸習慣櫃子不見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