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7.孟子認為人們具有普遍的善性,並舉數例印證。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以子都為例 
(B)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以師曠為例 
(C)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以龍子為例 
(D)屨之於足也,有同形焉:以易牙為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07051
統計:A(22),B(127),C(40),D(39),E(0)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A)以易牙為例。 (C)以子都為例。 (D)以龍子之言為例。

【用戶】鄭衣苓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原文:故龍子曰:" 不知足而為履,我知其不為蕢也。"屨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於味,有同嗜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喜者也。如使口之於 味也,其性與人殊,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則天下何嗜皆從易 牙之於味也?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 亦然。至於聲,天下期於師曠,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 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故曰, 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 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 也。聖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 口。翻譯:所以龍子說:『不用知道腳的長短去編一雙鞋,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