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 嘉慶年間,臺灣中部巴宰族千餘人翻山越嶺前往何處墾殖?
(A)宜蘭
(B)花蓮
(C)臺東
(D)臺北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2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shawn 108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巴宰族原分布在台中內陸一帶。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1814年發生郭百年事件,埔里原住民勢力衰退。1823年,埔里的原住民邵族為求自保,邀請包括巴宰族在內的平埔族人遷入埔里。[12] 對於巴宰語的研究是從十九世紀開始的。最初幾位研究者是Steere(1873年)、伊能嘉矩(1897年)、小川尚義(1923年)。當時使用巴宰語的人還很多。Steere紀錄了詞彙表與28個句子。伊能嘉矩紀錄了一篇文本與一些詞彙。小川尚義紀錄的詞彙表較長,並且根據他所收集的句子,作出了初步的語法分析。伊能嘉矩與粟野傳之丞的《台灣蕃人事情》(1900年)指出巴宰族已漢化,但仍使用巴宰語,並將之劃入平埔族。 1960年代及1970年代的研究者包括土田滋(1969年)、費羅禮 Raleigh Ferrell(1970年)、李壬癸(1978年)。這個時候,巴宰語只剩下一些年紀較大的人還記得。土田滋紀錄了兩篇短的文本、兩篇長的文本、及大量詞彙。Ferrell紀錄了一些基礎詞彙、對話、及構詞型態。李壬癸紀錄了一些詞彙、一些文本,並做了初步的格記號系統的分析。 2010年5月時,巴宰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瀕危語言地圖》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18種語言之一,巴宰語當時在全球只有一位使用者的情況已維持多年。 對於這樣的說法,2010年5月南投縣巴宰族文化協會理事長潘文輝說,聯合國沒有深入調查,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這幾年來巴宰族人在專家學者的協助下,現在小孩加大人至少有10多人會說巴宰語,已經不是只有一位耆老會說族語的情況了。[18] 2010年,潘金玉去世,巴宰語消亡。巴宰語目前並無第一語言使用者,但有語言復興運動。

【用戶】shawn 108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巴宰族原分布在台中內陸一帶。1804年潘...

【用戶】綠色是我的顏色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巴宰族原分佈在台中內陸一帶。1804年潘賢文率領部分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宰族人遷至宜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