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請依下文回答第 13 題至第 15 題:澄視於秋毫者,不見天文之煥炳。耽心於細務者,不覺儒道之弘遠。翫鮑者忘茝蕙,迷大者不能反。夫受繩墨者無枉刳之木,染道訓者無邪僻之人。飾治之術,莫良乎學。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志茍不固,則貧賤者汲汲於營生,富貴者沉淪於逸樂。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牆之徒,比肩而接武也。(《抱朴子.崇教》)
【題組】13 下列敘述,何者最切合本文的意旨?
(A)儒道不再受重視,人們只知追求利祿營生
(B)慨歎世人只知沉湎於遊樂而迷失天賦本性
(C)每一個朝代都會出現當世罕見的博學之士
(D)學習是堅定心志、增廣見識的最有效途徑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72897
統計:A(4),B(16),C(0),D(72),E(0)

用户評論

【用戶】pinchan45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能夠洞察秋毫的人,往往無視於天地之廣闊,只留心細務的人,多數不瞭解儒家學說的恢弘,處於鮑魚之肆的人,多不識芝蘭的幽幽芳香;好高騖遠之人,其思想和行為多有不切於實際,這是自然的常理,世上沒有可以放棄之(人)材,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沒有品行不端的人,要使自己具有治世的才能,就必須刻苦為學,希望獲得淵博的知識,必須學而不倦,要想學而不倦,必須有堅毅的意志,假如沒有孜孜為學的恆心與毅力,家境貧寒之人,不得不終日忙於營生家境富裕的人,迷戀於酒色之中,就都不能做到持之以恆 ,所以亙古至今,學而不倦並博學多聞者,常常可見,然而不知詩書為何物的無知者,卻充街盈巷為數更多。線上測驗: /reponse.php?id=25403331#i_1329249#ixzz4D84RiB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