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 下圖是一張日文傳單,其內容為:「為了臺灣的住民,需要民主普選政治,打破獨裁政權。為破除黑暗時代的臺灣,需要立憲法保障台灣四百萬民眾的自由民權。」這份傳單產生的背景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1914年,同化會成員為拉近與內地日人的差異,在臺灣發起
(B)1921年,日人為推動限制臺灣總督權力的法三號,在東京發起
(C)1923年,留日學生為了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東京發起
(D)1930年,文化協會為追求臺灣地方自治為目標,在臺灣發起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825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nomi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C)1923年,留日學生為了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在東京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林呈祿認為撤廢《六三法》無異於接受當局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有損於臺灣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受其主張影響,運動的方向遂由撤廢《六三法》轉為設置臺灣議會的訴求;基於日本立憲政治的精神,應設置臺灣議會,將臺灣總督府的立法權交歸還民眾。從1921年1月30日第一次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由林獻堂領銜、旅日與在臺民眾178人聯名簽署起,到1934年9月2日決議停止為止,運動共歷時13年,期間提出請願15次。最初的參與者以東京的臺灣留學生為主。至第三次請願運動籌備時,成立了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從而被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以影響社會治安為由禁止,釀成治警事件。其後,運動得到了日本輿論的支持與臺灣民眾的同情,參與人數邁向高峰。不過在1931年臺灣民眾黨被迫解散後,由於失去支持團體,加上法西斯主義的壓制,運動在1934年正式宣布中止。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除了對臺灣民眾建立法治的觀念和確立對憲政精神的追求,也影響了日本殖民政府在1935年使州、市、街、庄議員半數改由民選,成為臺灣地方自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