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有關「分離-個體化」的理論中,下列何者是瑪勒的主張? 
(A)發現嬰兒出生後與母親的心理是融合的,直到逐漸的分離出來為情感客體,才能成為真正的個體,開始建立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B)認為界限是指規定每個個體知道雙方該如何互動的依據,互動中,個體間彼此學習自主與親密
(C)認為青少年必須再經歷第二次的「分離-個體化」,此次著重在心理的「分離-個體化」過程
(D)認為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學習自主的能力,以理智分辨自己與家庭中其他成員間的界限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09392
統計:A(112),B(48),C(80),D(43),E(0)

用户評論

【用戶】Wilson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分離-個體化的觀點最早是由 Mahler 所提出,認為嬰兒在三歲前會經歷第一次的分離-個體化過程,才算是心理上的誕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人。Blos(1979)認為青少年正處於第二次的分離-個體化階段,需要與父母達成心理上的分離,才能成為獨立自主的個體,且有良好的適應。Hoffman(1984)更拓展其想法,界定青少年心理分離過程主要反應在四個層面:態度獨立、功能獨立、情緒獨立、與衝突獨立。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時期:4~5月。特徵:視母親為安全堡壘,時而親近,時而分離。對外界充滿好奇心。自我價值的建立。陌生人焦慮(stranger anxiety)。依戀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 objects)。例如:毛巾、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