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 主張天才理論,曾論及:「藝術作品不應直接託付意義,而應該讓某些東西,甚至讓想像決定最後形態。」的藝術哲學家是:
(A)尼采
(B)柏拉圖
(C)叔本華
(D)黑格爾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77555
統計:A(323),B(39),C(633),D(101),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黑格爾「正、反、合」辯證、黑格爾.師生─主奴關係

用户評論

【用戶】吳佳霖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叔本華是個涉獵廣泛的美學家,他對音樂、繪畫、詩歌和歌劇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藝術看作是解除人類存在的痛苦一個可能途徑。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部分,他對柏拉圖表示了敬意,在這裡他討論了藝術以及藝術的積極意義。他認為藝術是獨立於充足理由律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擺脫意志無處不在的訴求。而這種藝術的表象和柏拉圖的理念論有相似之處。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為了解釋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遇到的各種事物中,有些事物與另一些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為它們的個體性就幾乎分辨不了。於是就有了共相和殊相的問題,在柏拉圖看來,只有理念是永恆的,而經驗世界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叔本華意識到柏拉圖的理念論和康德的物自體有異曲同工之妙,...

【用戶】瑪西 嘻嘻嘻 -考上了!謝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叔本華-觀照說觀照的要素是被動的,專注於外物,當他產出時,他將自己沈浸於對象之中,讓對象充滿自己同時變成對象的反映。摘自《美學》尤煌傑、潘小雪合著 P133

【用戶】吳佳霖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叔本華是個涉獵廣泛的美學家,他對音樂、繪畫、詩歌和歌劇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藝術看作是解除人類存在的痛苦一個可能途徑。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部分,他對柏拉圖表示了敬意,在這裡他討論了藝術以及藝術的積極意義。他認為藝術是獨立於充足理由律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擺脫意志無處不在的訴求。而這種藝術的表象和柏拉圖的理念論有相似之處。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為了解釋這樣一個問題:我們遇到的各種事物中,有些事物與另一些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為它們的個體性就幾乎分辨不了。於是就有了共相和殊相的問題,在柏拉圖看來,只有理念是永恆的,而經驗世界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叔本華意識到柏拉圖的理念論和康德的物自體有異曲同工之妙,康德認為知識只是在認識表象而不是自在之物,柏拉圖認為我們認識的經驗世界不是真正的認識對象,只有理念才有意義。 叔本華借鑒了他們兩者的思想。康德的物自體不能被完全認識但能被.....看完整詳解

【用戶】瑪西 嘻嘻嘻 -考上了!謝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叔本華-觀照說觀照的要素是被動的,專注於外物,當他產出時,他將自己沈浸於對象之中,讓對象充滿自己同時變成對象的反映。摘自《美學》尤煌傑、潘小雪合著 P133

【用戶】瑪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叔本華-觀照說觀照的要素是被動的,專注於外物,當他產出時,他將自己沈浸於對象之中,讓對象充滿自己同時變成對象的反映。摘自《美學》尤煌傑、潘小雪合著 P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