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從前有個人寫信給燕國的丞相,因為光線太暗,就叫僕人舉燭,一不留意,把「舉燭」兩個字,也寫入了信中。等到燕國的丞相收到信,談到舉燭兩個字,竟然大為感動,說舉燭的意思是追求光明,也就是要拔擢賢才,並以此呈請君王採用,使得燕國強盛貣來。
        傳說李白貣初做學問很沒有耐性,直到某日,看見一位老婦,居然想將一支粗鐵條磨成繡花針,才頒時醒悟,回頭苦學,成為詩仙。
        米開朗基羅在畫西斯汀教堂時,有些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卻又因為完成大半而捨不得重畫。直到有一天去喝酒,看見老闆毫不猶豫地把新開的一大桶壞酒倒掉,終於下定「重新畫過」的決心,成就了不朽的作品。
       以上寫「舉燭」的郢人、磨針的老太太、和酒店的老闆,可知道自己無意中的行為,竟能造就了別人,而他們何嘗不是燕國、李白、和米開朗基羅的「貴人」?
                                                                                                     (劉墉 超越自己)
【題組】42.上文中, 李白因為老婦的行為而感悟了什麼道理?
(A) 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B)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C)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D)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108065吳盈萱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鐵杵磨成繡花針是極度需要耐心及毅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