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3.近年來,臺灣各地的社區居民逐漸重視社區總體營造,下列何者最符合「社區總體營造」的精神?
(A)派出所針對社區治安死角,加強巡邏
(B)居民美化、綠化環境,設計街頭裝置藝術
(C)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將社區古廟規劃為古蹟,妥善加以保存維護
(D)縣政府研究開發當地民俗文化活動,以促進地方觀光事業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63072
統計:A(49),B(4422),C(192),D(71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意識 產業重生

用户評論

【用戶】Jw Hsu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不對喔!行政院文建會於民國83年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主張:以激發居民社區意識,重建地方產業的方式,營造地方文化特色。推動者:民間以及政府共同推行。C錯在沒有民間的參與。D錯在"促進地方觀光事業",這不是社區總體營造的目的。

【用戶】于神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觀光事業較偏向經濟 , 社區營造較偏向純粹文化

【用戶】vicky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社區總體營造:強調社區營造以社區自治為主導原則,政府僅扮演輔助的角色。

【用戶】JEREMY65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社區總體營造起始於1993年12月,當時台灣的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社區營造基本上是社區自發的行動,但多數公共議題的處理必須運用公權力或者需要公部門的補助,因此政府為了支持社區營造往往訂有特定的政策。「由基層到政府」、「民眾參與」、「社區自主」、「永續發展」等運作原則與方式,培育和凝聚意識和社區意識。其執行方式與一般政策不同,曾旭正特別主張以「社區協力政策」來加以區別。自1994年文建會提出「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並推動數項補助計畫以來,台灣的社區協力政策逐步由文建會擴展到其他中央部會,如環保署的「生活環境改造計畫」、經濟部的「創造形象商圈計畫」;2002年甚至整合提昇為「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的「新故鄉營造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