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丁打結是外科最基本的工夫。割斷的血管,需要繩結紮緊止血;而切開的傷口,更有賴繩結將分開的兩側組織對齊、靠攏,以利生長。簡單的結應用在生活各處,繫住鞋帶,繫住衣服。有些設計師善用繩結的質感,結也同時繫住流行時尚,繫住紐約的冬天與巴黎的夏天。但外科結垂吊著病人的生死,若是結鬆開了,無疑是一場大災難;在血管則大量內出血,在筋膜則傷口癒合困難,臟器疝出,若腸道接口處繩結鬆脫,則可以預見接下來嚴重的腹內感染。那些關鍵的結必須打得果決、牢靠,且任勞任怨,直到數月後傷口癒合,線崩繩解,再慢慢地被人體吸收,一切了無痕跡。據說住院醫師在桌腳綁了無數個繩結之後,才能站上手術台,在病人身上打結;值班室裡那些繩結,如原始人的結繩記事一般,記錄著年輕醫師們在手術台之外埋頭練習的痕跡。我想起之前聽說的故事,常有住院醫師上刀上到一半被主刀醫師轟下來,在旁練習打一百個結,才能再次刷手,回到手術台。外科實習之前,有一堂職前訓練課程專講繩結。來上課的是外科總醫師,帶著幾位住院醫師作為助教,發下一大把絲線,分頭教我們在原子筆上打結、在鑰匙圈上打結、在任何東西上練習打一個又一個的外科結。不同於其他的繩結往往服貼於繩索之上,外科結總是昂頭翹尾,如一條驕傲的龍,穿梭在人體組織之間;彷彿藉由精湛的外科結,我們可以再次連結分離的血肉,接起原本斷裂的生命。外科結有許多種打法,醫師們各有各的門派。有人雙手翻飛,有人習慣單手結繩,也有人愛以器械互相鉤繞,一推一拉,成串繩結挨挨擠擠咬在一起。帶我們的住院醫師學姊一面打結一面跟我們聊著外科的趣事,變魔術般,絲線不斷在指間繾綣成結,悠閒得彷彿坐在門口打毛線閒話家常。我們驚嘆於她熟練的速度,學姊笑笑,只說:「速度並非必要,重點是每一個結都必須打緊,打牢,扎扎實實,無論發生什麼事都絕對不能鬆開。」或許有人認為手術刀最能代表外科醫師,鋒利冷酷,刀起刀落代表著訣別某些生命中曾經重要的事物,也意味著重生;然而大部分的外科醫師比較像是繩結,默默地承受著張力,以自身搭建血肉之橋,讓生命穿過他們,得以延續。 阿布<結繩記事>
【題組】49.關於此文運用的寫作技巧,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採第三人稱的觀點,客觀描寫外科醫師對工作投注的心力
(B)文章以「手術台上」為貫串各段敘述的主軸,使全文相互呼應
(C)以「結」起,以「手術刀」收,寫作者步步完成訓練的過程
(D)舉事例,運用摹寫、譬喻技巧,生動描述外科醫師「打結」的樣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0),B(0),C(2),D(2),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