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依據帕森思(T. Parsons)的看法,傳統教師主張完整人格的教育;現代教師重視選擇 功能,要學生能學以致用。這屬於下列何種對比模式?
(A)成就對歸因
(B)廣布性對專門性
(C)普遍性對獨特性
(D)自我導向對集體導向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82962
統計:A(139),B(1177),C(483),D(220),E(0)

用户評論

【用戶】Jimmy Hsu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Parsons在分析社會體系中的角色行為時,特別重視價值導向的作用。他認為個人的行為通常是透過五種配對形成的價值導向的抉擇而表現,即為「價值導向之模式抉擇」。申言之,一個人在表現行為之前,需就二種極端不同的行為作一價值的選擇1.感情性VS.感情中性: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時,需考慮究竟應付出多少感情成分、多少理智成分,要在付出無限的同情、關懷與面對現實、避免感情因素之間,適當的抉擇。在複雜的工業化社會的今天,教育趨於企業化、機械化,師生感情已經被沖淡。換言之,後現代高等教育下的師生關係應該趨向感情中性,甚至有疏離化的傾向。2.廣佈性VS.專門性:此係指行動者與他人接觸,是廣泛涉及生活領域,或僅限於專門性質的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