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15 為題組,請閱讀下文後,回答 14-15 題。
       經濟學中有一種稱為「囚犯困境」賽局理論,此理論內容主要說明當兩位嫌疑犯被隔離,分別接受偵訊時,將會發生以下三種情形:
一、兩人都不願意招供:可能只會同時被關上一陣子。
二、僅有一人招供,而另一人未選擇如此:則招供者因配合偵訊可得到減刑,另一位不招供者因其不願配合之舉而被判處重刑。
三、兩人最終皆選擇招供,則皆無法獲得減刑的待遇。
     在「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情形下,雖然就囚犯個人的利益考量而言,選擇兩者皆否認犯罪的作法能獲得最少的刑期,但在雙方無法進行信賴溝通與合作的情況下,他們無法預知風險的大小,這將攸關到自己未來的命運走向!於是,雖然雙方明確知道均不招供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卻依然會出現均招供的選擇。
     葛瑞格利.史塔克的《答案,在你心中》書中有一則比囚犯理論更具挑戰性的生死兩難問題。在雙方都知道規則的情況下,需要在六十分鐘內,在你和深愛的人之間作出生死抉擇。其中一方選擇按下按鈕,則另一方存活;兩人都遲遲不肯下手,等待時間一到,雙方都會沒命。此困境問題亦會產生以下三種可能:
一、雙方之間擁有無須溝通便存在的默契:自認應該犧牲的一方會選擇按下按鈕保全對方。
二、雙方皆決定保住另一方而自我犧牲。
三、雙方皆認為自己應該繼續存活:沒有人願意犧牲自我按下按鈕。
      這類的兩難問題因為關乎個人與他人或社會利益之間的衝突,所以總能引起大眾的興趣,而這種兩難困境讓人去思考看似簡單卻深不可解的問題:任何一種情況下,是否都存在符合情理的行動呢?
(改寫自左岸文化《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數學天才馮紐曼,以及原子彈的謎題》)

【題組】14. 根據上文,下列關於困境兩難理論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人們面臨自我與他人利益衝突時,會透過決策風險與預期效益評估作出可獲最大效益的抉擇行動
(B)當其中一個犯人選擇招供,而另一方卻不願意招供,雙方均可因另一方的誠實獲得減刑的待遇
(C)當兩個犯人同時在不同房間受到警方偵訊時,雙方皆會選擇不招供以獲得最少的刑期處置
(D)犯人在無法進行溝通以達成共識的情況下,雙方均會選擇招供來避免判刑增加的可能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教

【年級】

【評論內容】X(A)物質X匱乏時,冰棒即是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