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 古人善用巧喻,常藉「水」說明抽象的道理、事物。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錯誤?
(A)「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以水的流動比喻時間不停的消逝
(B)「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性的良善就像水向下流的本質一樣
(C)「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比喻人應該向水學習利益別人、功成不居的美德
(D)「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比喻人民對於水火應該保持戒慎恐懼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25
統計:A(1),B(0),C(2),D(5),E(0)

用户評論

【用戶】白皮果【2015】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B)「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性的良善就像水向下流的本質一樣 原文: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翻譯:人性的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沒有不善的,水沒有不往低處流的。章旨:孟子駁斥告子:人性本善,外在的影響不等於人性。(C)「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比喻人應該向水學習利益別人、功成不居的美德 翻譯:最上乘的善就好比是水。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D)「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比喻人民對於水火應該保持戒慎恐懼 →仁道比水火還重要得多。翻譯:對於一個人來說,仁道比水火更重要;可是我曾見過用腳踩過水火而溺死、燒死的,卻從沒見過行仁...

【用戶】衝衝衝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D)「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孔子說:「民眾需要仁道,勝過對水火的需要《ㄧ般人對於精神生活的需求,比物質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我見過陷身水火而致死的人,卻沒見過實踐仁道而致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