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 8.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蘇軾〈日喻〉)下列那一個選項,最能切合上文意旨?
(A)吳牛喘月
(B)日月麗天
(C)胸有丘壑
(D)以蠡測海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38397
統計:A(39),B(10),C(13),D(175),E(0)

用户評論

【用戶】Lin Sophia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名稱】:吳牛喘月【釋義】:吳牛:指產于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名稱】:日月麗天【釋義】:麗:附著。象日月懸掛在天空。比喻永恆不變。胸有丘壑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的意境。也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用戶】Blue

【年級】

【評論內容】吳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日月麗天:比喻永恆不變。胸有丘壑:比喻對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