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並作答: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蘇軾〈石鐘山記〉
【題組】35.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作者認為酈道元沒有目見耳聞,所以言之不詳
(B)酈道元只是用斧頭敲擊石頭,就認為得到真相
(C)一般的讀書人沒有實際求證的精神,只憑臆測,所以不能真知
(D)漁工水師知識淺陋,所以不懂其道理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17808
統計:A(28),B(21),C(603),D(5),E(0)

用户評論

【用戶】Emma Lu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卻根據主觀猜測去推斷它的有或沒有,可以嗎?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大概和我一樣,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究不願用小船在夜裏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所以沒有誰能知道;但漁人和船工,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文字表達、記載。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到了這個事情的真相。我因此記下以上的經過,嘆惜酈道元簡略,嘲笑李渤的淺陋。

【用戶】帽帽-107新北上岸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凡事不親眼看到親耳聽到,而臆斷其有無,卻根據主觀猜測去推斷它的有或沒有,可乎?可以嗎?酈元之所見聞,酈道元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殆與余同,大概和我一樣,而言之不詳。但是描述它不詳細;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士大夫終究不願用小船在夜裏在懸崖絕壁的下面停泊,故莫能知;所以沒有誰能知道;而漁工水師,但漁人和船工,雖知而不能言;雖然知道卻又不能用文字表達、記載。此世所以不傳也。這就是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而淺陋的人竟然用斧頭敲打石頭來尋求石鐘山得名的原因,自以為得其實。自以為得到了這個事情的真相。

【用戶】一去不復返(五等民政榜首-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個人認為,看完原文全部後,選項會好選些,不看原文會認為好像都可以選。A酈道元應該有實際去看(因為蘇軾覺得他跟酈道元看到的東西差不多),但沒有描述清楚B其實是李渤而不是酈道元。C相較於其他選項,C是較對的,從『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 下,故莫能知』可以看出來蘇軾覺得大部分的知識份子不會沒事閒得蛋疼特地來玩半夜探險,因此他們只能猜,不能像蘇軾一樣眼見為憑。D懂道理,但知識淺陋沒辦法用文字表達。大致概述原文全部內容(如有錯請指證):酈道元認為山下靠近深潭,所以水與石彼此相撞的那個聲音才會有如大鐘般。李渤則是拿了兩塊在潭邊撿到的石頭在那敲,聽石頭的聲音就認為這是石鐘山被命名的原因。蘇軾送兒子去當官經過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