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 在 Harold Kelley(1950)的經典研究中,部分大學生被告知即將來講課的客座講員是一個溫暖的人(溫暖組),另一些學生被告知講員是冷漠的人(冷漠組)。客座講員到課堂講課 20 分鐘,期間明顯表現出高傲的樣子,最後請學生評定講員的特質。下列何者為 Kelley 所得到的研究結果?
(A)相對於溫暖組,冷漠組的學生評估講員較高傲
(B)相對於冷漠組,溫暖組的學生評估講員較高傲
(C)相對於冷漠組,溫暖組的學生評估講員較具幽默感
(D)兩組學生對於講員幽默感和高傲程度的評估皆無差異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413174
統計:A(61),B(35),C(69),D(2),E(0)

用户評論

【用戶】Chia-chen L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行為的劇本—基模架構的作用當我們遇上新的事物,特別是這些事物難以瞭解或模糊不清時,基模架構為我們提供答案,並且分類,分類之後將使我們的基模架構發揮功能為難以明瞭的部份做解讀。實驗:Harold Kelley(1950)探討:人們如何解讀模糊不清的訊息假設:學生會運用先前讀過老師的簡要自傳設法去補充它們所不知的。步驟:準備給學生代課老師的簡要自傳,自傳分成兩種版本,其中只有一個形容詞不同「熱忱/冷淡」。將自傳隨機發給同學先讀過,再與代課老師進行20分的討論,觀察課堂活動並請學生對老師提出評價。結果:期待老師是熱忱的學生對老師評價較高,且較會提出問題參與討論→人們只要以理由相信他們的基模架構是正確的,它們就有理由使用它去解決不明確的事物。

【用戶】Chia-chen L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行為的劇本—基模架構的作用當我們遇上新的事物,特別是這些事物難以瞭解或模糊不清時,基模架構為我們提供答案,並且分類,分類之後將使我們的基模架構發揮功能為難以明瞭的部份做解讀。實驗:Harold Kelley(1950)探討:人們如何解讀模糊不清的訊息假設:學生會運用先前讀過老師的簡要自傳設法去補充它們所不知的。步驟:準備給學生代課老師的簡要自傳,自傳分成兩種版本,其中只有一個形容詞不同「熱忱/冷淡」。將自傳隨機發給同學先讀過,再與代課老師進行20分的討論,觀察課堂活動並請學生對老師提出評價。結果:期待老師是熱忱的學生對老師評價較高,且較會提出問題參與討論→人們只要以理由相信他們的基模架構是正確的,它們就有理由使用它去解決不明確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