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說苑·尊賢》:「故士之接也,非必與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與之犯難涉危,乃知其勇也。舉事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與有讓,是以知其廉也。」下列選項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A)見微知著
(B)管中窺豹
(C)恭廉守節
(D)明辨是非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26846
統計:A(467),B(4),C(180),D(94),E(0)

用户評論

【用戶】Hsua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接觸賢士,不一定要和他遇到財物相分,才知道他的廉潔;不一定要和他去遭遇危難, 才知道他的勇敢。 做事果斷, 從這裡就可以知道他的勇敢;遇才謙讓,從這裡就可以知道他的廉潔。所以見到虎的尾巴, 就知道牠大於貍, 見到象的牙,,就知道他大於牛。 看到一件事情,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了解。 由此看来, 由所看到的可以推測未發生的,從小事上當然可以了解全局。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5.5《說苑·尊賢》:「故士之接也,非必與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與之犯難涉危,乃知 其勇也。1.接士,非與它分財貨,才知他的廉。非與他涉危難,才知他的勇。舉事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與有讓,是以知其廉也。」2.舉事決斷,知他的勇。取與有讓,知他的廉下列選項符合上文旨意的是: (A)見微知著 (B)管中窺豹 (C)恭廉守節 (D)明辨是非 

【用戶】老毛

【年級】

【評論內容】全文眉睫之徵,接而形於色;聲音之風,感而動乎心。甯戚擊牛角而商歌,桓公聞而舉之;鮑龍跪石而登嵼,孔子為之下車;堯、舜相見不違桑陰,文王舉太公不以日久。故賢聖之接也,不待久而親;能者之相見也,不待試而知矣。故士之接也,非必與之臨財分貨,乃知其廉也;非必與之犯難涉危,乃知其勇也。接觸賢士,不一定要和他遇到財物相分,才知道他的廉潔;不一定要和他去遭遇危難, 才知道他的勇敢。舉事決斷,是以知其勇也;取與有讓,是以知其廉也。做事果斷,從這裡就可以知道他的勇敢;遇才謙讓,從這裡就可以知道他的廉潔。故見虎之尾,而知其大於貍也;見象之牙,而知其大於牛也。一節見則百節知矣。所以見到虎的尾巴,就知道牠大於貍,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