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下列作品,均以山為描寫對象,何者使用「擬人」的修辭法,使山的形象更鮮明可親?
(A)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B)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C)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D)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86978
統計:A(8),B(361),C(7),D(27),E(0)

用户評論

【用戶】天天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原文:甚矣吾衰矣。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沈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譯文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曾經一同出遊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還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悵。這麼多年只是白白老去(意喻功名未竟),對世間萬事也慢慢淡泊了。還有什麼能真正讓我感到快樂?我看那青山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不論情懷還是外貌,都非常相似。把酒一尊,在窗前搔首(吟詩)。當年陶淵明寫成《停雲》之時也是這樣的感覺吧。江南那些醉中都要求功名的人,又怎能體會到飲酒的真諦(這是反諷)?(於酒酣之際)回頭朗吟長嘯,(天地似有感應)雲氣翻飛,狂風驟起。不恨我不能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見到我(的疏狂)。瞭解我的,還是那幾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