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迴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贊》)關於上文的解讀,下列說明何者不正確 
(A)「孔子布衣」,「布衣」一詞是為借代修辭格,意指平民之意 
(B)「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意指世人討論六經義理,以孔子的說法為取斷標準 
(C)本段主旨乃在說明司馬遷崇仰孔子之聖德與學術影響力之大 
(D)司馬遷慨嘆孔子「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因此深感不平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21053
統計:A(3),B(1),C(4),D(8),E(0)

用户評論

【用戶】tc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 正確.    "布衣":指平民,百姓,黔首,屬"借代"修辭格B. 正確.   「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從天子到王侯,國內講述六經者,以孔子為  標準."折中":標準C:正確.   孔子本為一介平民,被司馬遷列於史記"世家",表司馬遷對孔子為儒家學術之祖,對後世影響甚巨,孔子"至聖"一詞也自此而出D:錯誤.「當時則榮,沒則已焉」是指"天下眾人"而非孔子.孔子雖為平民,學術思想卻流傳千古,讀書人皆推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