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響矣。」上文中的君子,其行止最近於下列何者?
(A)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B)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C)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D)學者做工夫,當忘寢食做一上,使得些入處,自後方滋味接續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30983
統計:A(32),B(21),C(394),D(11),E(0)

用户評論

【用戶】108國小正式老師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君子之學也,入乎而,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嚮矣。君子的求學是:聽到耳中,就存置在心,然後傳佈在全身,表現在作為上.他那細微的言行,都可以做人的模範.小人的求學是:從耳朵聽進去,從嘴巴說出來,嘴和耳朵的距離不過四吋罷了,怎麼修養七尺的身體呢?古人的求學是爲了充實自己,現在的人求學是爲了炫耀別人.君子求學可以美化他的品德,小人求學是用來當作進身的工具.所以不等人發問就告訴別人,叫做急躁.問一答二,叫做與多繁瑣.急躁是不對的,話多也是不對的:君子的問答,要像響應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