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98、孟子藉由水能「搏而過顙,激而在山」比喻人心,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有誤?
(A)此為本性使然 
(B)強調外在情勢的影響 
(C)駁斥告子論點 
(D)認為人性不善是環境使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23469
統計:A(83),B(32),C(27),D(31),E(0)

用户評論

【用戶】Peja

【年級】研二上

【評論內容】【原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孟子‧告子上》 【譯解】  告子說:「人的本性,就像縈迴的流水一樣;向東疏導就往東流,向西疏導就往西流。人性不分善和不善,就像水性不分東西一樣。」  孟子說:「水性確實沒有東西的分別,但是沒有上下的分別嗎?人性的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的,水的本性也沒有不往低處流的。就像水,搏擊它,使它跳起來,可以高過人的額頭;阻塞它,使它逆流,可以流上山坡。這難道是水的本性嗎?是外在的力量使它這樣的。一個人可以使他做壞事,本性的改變也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