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0.下列文句「」內,意義兩兩相同的是:
(A)「說」大人,則藐之/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樹」欲靜而風不止
(C)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煢煢獨立,形影「相」弔
(D)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灑鹽空中「差」可擬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99523
統計:A(39),B(39),C(440),D(22),E(0)

用户評論

【用戶】Ming Wen Chen

【年級】

【評論內容】請問其他選項的意思?

【用戶】m,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遊說達官貴人時,要先藉由輕視他們的方式來穩定自己的心理。說ㄕㄨㄟˋ:遊說。藐:輕視/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論語·雍也》,冉求認為,我不是不喜歡老師(孔子)您的學說,而是自己能力還不足。說ㄩㄝˋ=悅:心中產生欣羨及仰慕(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認為,王道的理想之一,就是百姓都能擁有五畝大的宅院,空地足以種植桑樹。樹:種植/樹欲靜而風不止 →《韓詩外傳》,皋魚以樹動風吹(1)比喻事情不如人所願(2)引申欲行孝而父母已不在世。皋ㄍㄠ。樹:樹木(C)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老子認為,即便國家相鄰,人民也不必干涉他國之事。相:相互/煢煢...

【用戶】Ming Wen Chen

【年級】

【評論內容】請問其他選項的意思?

【用戶】m,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遊說達官貴人時,要先藉由輕視他們的方式來穩定自己的心理。說ㄕㄨㄟˋ:遊說。藐:輕視/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論語·雍也》,冉求認為,我不是不喜歡老師(孔子)您的學說,而是自己能力還不足。說ㄩㄝˋ=悅:心中產生欣羨及仰慕(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認為,王道的理想之一,就是百姓都能擁有五畝大的宅院,空地足以種植桑樹。樹:種植/樹欲靜而風不止 →《韓詩外傳》,皋魚以樹動風吹(1)比喻事情不如人所願(2)引申欲行孝而父母已不在世。皋ㄍㄠ。樹:樹木(C)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老子認為,即便國家相鄰,人民也不必干涉他國之事。相:相互/煢煢...

【用戶】Ming Wen Chen

【年級】

【評論內容】請問其他選項的意思?

【用戶】m,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說大人,則藐之→《孟子·盡心下》,孟子認為,遊說達官貴人時,要先藉由輕視他們的方式來穩定自己的心理。說ㄕㄨㄟˋ:遊說。藐:輕視/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論語·雍也》,冉求認為,我不是不喜歡老師(孔子)您的學說,而是自己能力還不足。說ㄩㄝˋ=悅:心中產生欣羨及仰慕(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認為,王道的理想之一,就是百姓都能擁有五畝大的宅院,空地足以種植桑樹。樹:種植/樹欲靜而風不止 →《韓詩外傳》,皋魚以樹動風吹(1)比喻事情不如人所願(2)引申欲行孝而父母已不在世。皋ㄍㄠ。樹:樹木(C)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道德經》,老子認為,即便國家相鄰,人民也不必干涉他國之事。相:相互/煢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