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呂夷簡《西溪看牡丹》:「異香穠豔厭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家。」詩中「憑誰移入五侯家」表達作者何種想法?
(A)盼獲提攜,得以晉升
(B)心繫百姓,革除貪腐
(C)譏諷小人,依附權貴
(D)嚮往自然,遠離世俗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25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yamoler Teac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呂夷簡在這裡任職的時候,發現家家戶戶都有種牡丹,他也種下十幾株品種各異的牡丹,還用紅漆木欄圍建成一座牡丹亭,更寫下一首《詠牡丹》:異香深豔壓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家。但,從這首詩的第一句“異香深豔壓群葩”可看出,他不太看重西溪這個小地方,認為把他安排在這裡簡直是屈才。可見對自己的評價很高,有一種唯我獨尊的傲氣。在第三、四句“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家。”很明顯,他借牡丹來表達不滿,抒發自己的才能沒得到重用。後來,他被拜為宰相,又到范仲淹來此任職。當時,有人為范仲淹打抱不平,認為來西溪,等於埋沒他的才華。但有別於呂夷簡的自視過高,范仲淹卻顯得更為大氣,他說:西溪雖小,卻出了兩位丞相。話雖如此,但像他這樣的直腸子,行動派的政治家,哪裡能安得住在這小魚塘裡賞花醉吟。第二年,他就上書剛升職的張知白,以表報國心,可惜,沒盼來回復。不過,他不是呂夷簡,不會壞了牡丹的雅興,生性闊達的他,樂哉樂哉地寫了一首《和呂夷簡牡丹詩》,也正是今天學的《西溪見牡丹》:陽和不擇地,海角亦逢春。憶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這算是隔空與呂夷簡喊話:好吧,你認為來這裡屈才了,可我卻認為:陽和不擇地,海角亦逢春。在他眼中,牡丹不會挑地方而綻放,人做事,也應如此。同樣,這樣的道理,放在今天也適用。每天都有職場青年,在抱怨自己的公司哪兒哪兒不好,面對領導安排的任務,或者人事調動,總是心生牴觸,怨聲載道。https://www.jasve.com/zh-tw/cnswenhua/a05fc25be5204c7d0e44ae5ba4c0b798.html呂夷簡以牡丹花自喻自況,吐露了到海邊任小小的鹽官的懷才不遇之感。後來隨著逐步升遷,在仁宗年間,他曾兩度當過宰相。呂夷簡《西溪看牡丹》:「異香穠豔厭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家。」 詩中「憑誰移入五侯家」(A)盼獲提攜,得以晉升→以牡丹花自喻自況,吐露了到海邊任小小的鹽官的懷才不遇之感(B)心繫百姓,革除貪腐(C)譏諷小人,依附權貴(D)嚮往自然,遠離世俗有一次,仁宗病了很長時間,沒有上朝理政。一天,他的病情稍有好轉,想召見主持政務的大臣們。於是坐在偏殿,召中書省、樞密院文武二大臣緊急進宮。呂夷簡得到旨意之後,過了一會兒才起身入宮,樞密大臣催他快點走,而呂夷簡卻像平時一樣,不緊不慢地踱著方步。宋仁宗見到他們就說:「我病了這麼長時間,今天剛剛好轉了那麼一點點,非常想見你們,尼瑪你們居然還姍姍來遲?」呂夷簡從容稟告皇上:「陛下您病了,不能親理朝政,朝廷內外都很擔憂,今天忽然召見大臣,我們如果都慌慌張張地跑進宮來,人們肯定會誤以為出了啥大事,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宋仁宗聽了之後,認為他輔佐政事考慮地周全,辦事靠譜。王曾,青州益都(今山東益都)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少年王曾孤苦,善為文辭,曾詠梅花詩:未須料理和羹事,且向百花頭上開。又言「平生志不在溫飽」,成為科舉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中狀元後,王曾以將作監丞通判濟州。不久,奉詔入京,召試學士院,為著作郎,值史館。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mo5qrn9.html

【用戶】蝦皮:教育學程考題彙編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呂夷簡在這裡任職的時候,發現家家戶戶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