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13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1-13題。
甲 4500年前,蘇美楔形文已提到大蒜。大蒜用於醫療,與食用歷史一樣久遠。古埃及《艾伯斯手卷》、古印度《揭羅迦本集》均記載多種大蒜療病藥方。當代研究也認為大蒜對痢疾、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有防治功效,但這些研究多來自體外或動物實驗,尚待人體試驗證實。例如曾有研究指出大蒜能降低膽固醇,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07年發表的人體試驗結果,卻不符原先的預期。 大蒜的辛辣味來自大蒜素,烹煮時的香味來自大蒜素的分解產物,主要是揮發性的誘烯醚。1944年,化學家卡瓦里托(Chester J. Cavallito)從蒜片萃取出大蒜素。但大蒜素原不存於大蒜裡,而是大蒜破裂時,細胞釋出的蒜氨酸酶將大蒜內含的蒜氨酸分解,所形成的化合物。大蒜素含丙烯基與氧化硫基,易與蛋白質的硫醇起作用,抑制一些酵素的活性,故具殺菌效果。大蒜素屬於硫化物,吃大蒜會產生口臭,即因硫化物釋出所致。 許多人認為大蒜素有益健康,且認為大蒜要生吃才有效。為了不讓胃酸破壞大蒜素,有些生技公司將蒜胺酸和蒜胺酸酶分別包進膠囊,希望在腸道形成大蒜素以獲致療效。但實驗證明達成度極低,吃太多大蒜素也會傷肝。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硫化氫為三種氣態的神經傳遞物。由於大蒜會促進體內產生一氧化氮,易刺激興奮,影響心神,所以佛教、道教修行者皆禁食大蒜。(改寫自徐明達〈大蒜的化學〉)


【題組】11. 依據甲文,關於大蒜素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古代醫典已記載大蒜素,但至二十世紀才找到萃取法
(B)大蒜素能降低膽固醇,十多年前已獲得人體試驗證實
(C)原存於大蒜的大蒜素受熱時產生誘烯醚,散發辛辣味
(D)服用蒜胺酸和蒜胺酸酶,難以在體內有效產生大蒜素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陳睿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官方釋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