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在幸福中有一個被實踐的經驗:當我們將幸福給予了別人,我們所擁有的卻比原來更多了。這真是一個罕見的現象:一般來說,我們給予,我們所擁有的就應該減少!」根據上文,以下選項何者正確?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D)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2029
統計:A(14),B(16),C(762),D(36),E(0)

用户評論

【用戶】玉恆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孔子說:「不必憂患別人不了解自己,但應憂患不認      識別人。」其中「患」:憂慮 ;「不己知」:不了解自己。(C)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 盡其所有來幫助人,自己反而更充足;愈與      別人分享,自己反而更豐富。(D)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 別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別人十遍      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這樣做, 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變得聰明,即使是     柔弱的人也一定變得堅強。

【用戶】Chu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34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強調何種人生 態度? (A) 以柔克剛 (B) 勤能補拙 (C) 大智若愚 (D) 擇善固執 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102 年 - 102年地方五等考試-五等國文(包括公文格式用語)#1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