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此語之意,近於下列何者?
(A)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者也
(C)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D)有法者以法行,無法者以類舉,聽之盡也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758939
統計:A(3290),B(545),C(94),D(406),E(0)

用户評論

【用戶】元 圓圓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史記 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 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 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翻譯: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用刑法來統一,百姓想的是...

【用戶】元 圓圓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史記 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 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 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翻譯: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用刑法來統一,百姓想的是...

【用戶】元 圓圓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史記 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 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 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翻譯: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用刑法來統一,百姓想的是...

【用戶】元 圓圓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史記 酷吏列傳序:    孔子曰:「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老氏稱:「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昔天下之網嘗密矣,然姦偽萌起,其極也,上下相遁,至於不振。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職矣。 故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下士聞道大笑之」。非虛言也。 漢興,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網漏於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於姦,黎民艾安。由是觀之,在彼不在此。 翻譯: 孔子說:「用政令來引導,用刑法來統一,百姓想的是...

【用戶】程婷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說:「用法制政令來開導人民,人民有違法的行為,用刑罰去糾正他們,  這樣只是使人民避免觸犯刑罰罷了,他們內心並不知羞恥。如果用道德去感化  引導,以體制使人民齊一,那麼人民就會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而會有羞恥心  ,能即刻改正。(A)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    法令這個東西,是治理天下的工具,但它並不是決定政治好壞的根源。(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者也   今日法令.....看完整詳解

【用戶】何孟桓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29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下列何者與本文的主張相符合?(A)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D)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用戶】何孟桓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1.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其中「道」字的意義,與下列文句中的「道」相同的是:(A)君子憂「道」不憂貧(B)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C)吾「道」一以貫之(D)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初等/五等/佐級◆國文- 98 年 - 098年 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司法人員五等國文#4048答案:B22、《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句中「道」字的意義,與下列何句之「道」相同?(A)莫「道」不銷魂(B)責善,朋友之「道」(C)不足為外人「道」也(D)「道」民之道,可不慎哉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普考◆國文(無公文)- 96 年 - 96~100年 特種 司法人員 四等 [各類科] [國文]#7075答案:D《論語.為...

【用戶】中華郵政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5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

【用戶】中華郵政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29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下列何者與本文的主張相符合?(A)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C)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D)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編輯私有筆記及自訂標籤

【用戶】中華郵政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1.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