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愚溪詩序〉中使用典故與作用,何者錯誤?
(A)愚公谷--語出《說苑.政理》;引出命名問題
(B)夫水智者樂也--語出《論語.雍也》;與下文「獨見辱於愚」形成對照
(C)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語出《荀子.勸學》;蛟龍不屑愚溪,就好比朝廷不屑柳宗元,以表達作者的悲憤之情
(D)甯武子「邦無道則愚」--語出《孟子》;為下文「不得為真愚」揭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困難0.204301
統計:A(14),B(13),C(47),D(19),E(0)

用户評論

【用戶】hook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語出《論語》

【用戶】Kuan Yun Tsen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A)愚公谷“愚公谷”,在現在山東臨淄西。“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爲愚溪”,意思是說,現在我住在這溪邊,不知道起一個什麼名字好,鑑於古代有愚公谷,所以便改溪名爲愚溪。其實,愚公並不愚,他所以自稱爲愚公,不過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同樣,改溪名爲愚溪,也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B)夫水智者樂也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現在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爲什麼呢?(C)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於此,不能興起雲和雨(D)甯武子「邦無道則愚」甯武子在國家無道時裝作愚蠢無智的樣子,那是聰明的人故意假裝愚蠢;顏子整天不說與孔子不同的意見,好像十分愚蠢,那是有智慧的人故意假裝愚蠢,不過這都不算是真正的愚蠢。

【用戶】Kuan Yun Tsen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D)甯武子「邦無道則愚」--語出《孟子》【原文】子曰:「甯武子(1),邦有道,則知(2);邦無道,則愚(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論語・公冶長第五》)【注釋】(1)甯武子:姓甯名俞,衛國大夫,「武」是他的諡號。(「甯」音讀作「寧」)(2)知:通「智」,顯露品德才能而為人所知所用。(3)愚:顯得好像愚昧無知(也不在意人家笑他傻)。【語譯】孔子說:「甯武子,在國家修明倫理道德時,會顯露品德才能,為人所知所用,不再深藏不露;而在國家倫理道德壞亂不修時,他就不再顯露品德才能,不再為人所知所用,所以就顯得好像愚昧無知。他的顯露才能而為人所知,是許多人能做得到的;他的深藏不露而顯得好像愚昧無知,是一般人難以理解也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