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李老師因學習情境的安排不當與增強方式不妥,致使學生學習興趣低落;當他改採「目標期望與價值」觀點後,情況有所改善。試問李老師使用了下列何種動機理論?
(A)認知論
(B)人本論
(C)行為論
(D)心理分析論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3617
統計:A(164),B(94),C(50),D(31),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認知學派的動機理論  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achievement motivation)理論,是指個人在追求成就時的內在驅力。有心理學者提出成就理論的動機,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 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個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一方面希望成功,一方面恐懼失敗,當希望成功的驅力大於恐懼失敗,則個人就容易產生動機。(二) 成就動機與個人評估成功的機率有關:個人面對工作上不同難度的問題時,大都會評估努力後的成功機率多大。通常個人認為成功機率大於50%時,成就動機亦增,因努力打拼就有成功機會。反之,則否。(三) 就動機與個人價值觀有關: 大體上說來,一個人對某一領域的價值觀越強,則其在...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確定『題目詞義』相同嗎?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  互動學習論*班杜拉(A. Bandura) 的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強調在社會情境中個體的行為學習,事由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和模仿(Modeling) 而產生。貢獻---符合「身教重於言教」的原則 以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強化三步驟來培養學生的自律行為為示範教學、觀摩教學、教學演示提供理論基礎

【用戶】Ting Ting Cho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參考程薇教心及自己亂解社會習取向的動機:將行為學派對行為結果的重視和認知學派對個人信念的重視兼顧; 提出期望價值論:動機由兩種力量產生,即個體達成目標之期望及該目標對他的價值,若兩者者其中之一為零,則不會產生完成目標之工作動力。此題目第一句即表示增強方式不妥,代表行為學派的方法不適用,但李老師仍採目標期望與價值的觀點,合理解釋他運用期望價值論只使用認知學派的部分。故答案選認知論,而此題放在四樓所提出的那一題,亦適用,因根本而言期望價值論為社會學習取向的動機。雖然現在可以亂推敲,但考試的時候我一定想破頭亂猜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