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 今天老師上課時,一連解釋某本書中的數個成語,包括:「井底之蛙」、「虛室生白」、「每下愈況」、「見笑大方」等,請問這本書可能是?
(A)《莊子》
(B)《老子》
(C)《孟子》
(D)《韓非子》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52538
統計:A(1058),B(47),C(80),D(56),E(0)

用户評論

【用戶】林函潔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已具雛形。書 目著名篇章莊 子東施效顰、庖丁解牛、相濡以沫、邯鄲學步、朝三暮四、望洋興嘆井底之蛙、每下愈況、見笑大方、虛室生白孟 子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齊人之福、一傅眾咻禮 記苛政猛於虎、不食嗟來食列 子杞人憂天、愚公移山、野人獻曝、歧路亡羊呂氏春秋臭味相投、刻舟求劍韓非子濫竽充數、買櫝還珠、郢書燕說、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戰國策三人成虎、曾參殺人、畫蛇添足、狐假虎威、驚弓之鳥、鷸蚌相爭...

【用戶】fighti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莊子‧寓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釋文》解釋「寓言十九」說:「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見信。」「藉外論之」即假託外事來說理,言在此而意在彼。林希逸《莊子口義》:「藉,借也。不出於己而出於他人口外,故曰藉外論之。」可見莊子的寓言強調寄託,且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假託其他人物之口齒敘說出來。莊子書中對寓言這一體裁,並未在形式上給予嚴密的界說。【井底之蛙】出處:莊子‧秋水篇原文:「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

【用戶】fighting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井底之蛙】出處:莊子‧秋水篇原文:「子獨不聞夫埳井之蛙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鬥,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時來入觀乎!』東海之鱉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縶矣。於是逡巡而卻,告之海曰:『夫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禹之時十年九潦,而水弗為加益;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夫不為頃久推移,不以多少進退者,此亦東海之大樂也。』於是埳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規然自失也。」